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見證臺灣近代古典音樂發展史!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成立屆滿七十六歲!「省交歷史文物回娘家捐贈徵集」計劃啟動 邀您我一同找記憶!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簡稱「國臺交」)創立於1945年以來,前身為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簡稱「省交」),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今年正式邁入成立七十六年,特別在團慶生日121日當天,宣示「省交歷史文物回娘家捐贈徵集」啟動,向各界廣集有關舊稱「省交」的代表性歷史文物。繼去(2020)年國臺交退休樂團首席林文也捐贈首任團長蔡繼琨及第三任團長戴粹倫之指揮棒,今年曾於省交時期擔任首席女高音陳明律教授,將她珍藏於在1954-1955年間任職省交所參與演出的節目單、照片等珍貴歷史資料捐贈給國臺交,劉玄詠團長於團慶前夕,親自接受捐贈,並呼籲各界響應活動,建立臺灣古典音樂記憶史。

國臺交指出,國臺交向文化部爭取前瞻計劃「重建臺灣藝術史」經費,今(2021)年起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啟動國臺交歷史文物典藏計劃,進行相關歷史文獻之蒐集、整理、目錄編撰、數位化與資料庫建構等工作,不僅分批整理歷年演出節目單,並透過口述歷史將珍貴的團史加以整理建置,對於保存重要臺灣音樂文化資產的工作,相當重大。

今年首先邀請進行口述歷史的音樂家,有聲樂家陳明律教授(曾於1954年獲聘省交首席女高音)、指揮家廖年賦教授(1955年任省交第一小提琴、1969-1972年任演奏部主任)、聲樂家席慕德教授(1961年受邀與省交巡迴演出)等三位可說是與國臺交歷史相關人物中最資深且在臺灣樂壇具有影響力的三位前輩音樂家,以及小提琴家、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廖嘉弘教授,還有國臺交現任劉玄詠團長(自1983年起歷任省交長號團員、長號首席、樂團副團長及團長)。

劉玄詠團長表示,樂團早期經歷過幾次搬遷,資料在搬遷中多有流失,例如樂團現存民國3450年間的資料有限,透過這次口述歷史的訪談過程中,能獲捐贈前輩音樂家將珍藏與省交有關的歷史文物,別具歷史意義,將國臺交的記憶找回來。受委託執行國臺交歷史文物典藏計畫的臺師大音樂數位中心主任黃均人表示,能參與此計畫相當榮幸,也希望藉此將史料收集整理以擴大學術運用。

聲樂家陳明律教授回憶說,她自師大音樂系畢業後分發至省交服務,於1954年獲聘為省交首席女高音,白天負責抄譜,晚上則參與合唱團的訓練,並隨樂團巡迴演出。聲樂家席慕德教授,也就是知名詩人席慕蓉的姐姐則回憶說,她曾擔任省交第三任團長戴粹倫任師大音樂系主任時的助教,因她具優秀的外文能力,經常協助省交接待國外音樂家,並擔任大師班翻譯;在1961年間受邀與省交巡迴演出,令人難忘。這些臺灣前輩音樂家,不僅在個人音樂造詣上卓越,更長年投入音樂教育,培育臺灣音樂英才,功不可沒;同時,更也是臺灣近代古典音樂發展的活歷史,參與其中。

事實上,回顧國臺交成立七十六年以來,經歷臺灣近代歷史發展,累積了許多有關臺灣古典音樂史的文獻與記憶,因此,如何保存並透過運用數位科技技術及平臺廣宣,數位典藏工作因而更顯得其重要性。參照國際間具指標之樂團對於自身的歷史檔案建置作法,以美國紐約愛樂為例,其自1842年成立以來,即有「保存一切,記錄所有」的文化,在1984年,也就是成立後的第142年,聘請第一位專業檔案管理員建立保存規範並製作完整目錄,於2011年啟動數位典藏計畫;而成立於1881年的波士頓交響樂團,於1991年,也就是成立110週年之際,除首度聘請具有圖書資訊碩士背景的人員來管理檔案,更成立檔案管理委員會發佈行政命令,規範所有行政人員履行職務時所產生或收到的記錄文件均須保存,不得擅自銷毀,讓團史檔案保存工作有了強制性與約束力,於2013年啟動數位典藏計畫,提供樂團珍藏文獻的檢索工具以及線上策展平台。  

國臺交今年起開始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合作的「國臺交歷史文獻數位典藏」計劃,以「保存」「和「展現」為兩大內容。其「保存」的內容就包括了原始文獻編排、保存與數位化,設計後設資料欄位與內容建置,以及深入研究國臺交歷史,作為學術基礎,與人物口述歷史影音紀錄。而「展現」的部份,則包括客家音樂之珍貴文獻與影音線上策展,以及成為RISM(國際音樂文獻資源總目)華語區工作小組成員,登錄國人作曲家創作目錄資訊至RISM平臺等重要工作。

國臺交於今年在霧峰團部完成團史展示區之建置,位於臺灣音樂文化園區影音館二樓,希望藉由「省交歷史文物回娘家捐贈徵集」計畫讓更多文物經過整理後除了數位化供運用,更將實品展示提供民眾參觀,相關訊息請上國臺交官網了解詳情。